欢迎来到洛阳农林科学院官网!

洛阳农林科学院

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7-19 浏览次数:2029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目前正是玉米秋管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苗期一些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下面介绍玉米几种常见病虫害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01
粘虫

粘虫是玉米上的重大害虫之一,又称剃枝虫、行军虫,俗称五彩虫,是一种具有远距离迁飞和短时间内暴发成灾的毁灭性害虫。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天窗或小孔,3龄后形成缺刻,4龄后进入暴食期,严重时将作物吃成光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粘虫一般一年发生三代,常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粘虫体色多变,头黄褐色至淡红褐色,头部正面有近八字形黑褐色纵纹。

防治方法:每亩选用甲维盐及其复配制剂按要求剂量使用,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或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2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

注意事项:喷雾要均匀、周到,地头、路边的杂草都要喷到,由于粘虫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在上午10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施药效果最好。

02
玉米螟、桃蛀螟

在玉米中后期为害,成虫把卵产在雄穗、雌穗、叶鞘合缝处,百株卵量最高达1729粒。主要蛀食雌穗,取食玉米粒,并能引起严重穗腐,且可蛀茎,造成植株倒折。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及品质,我市二代玉米螟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近几年,桃蛀螟在我市有加重为害趋势。8月中下旬玉米抽雄后,是一个为害高峰;9月中下旬又是一个为害高峰期。这2种幼虫外形相似,在玉米上危害时间、部位也相近,所以很容易混淆。玉米螟淡褐色,头壳及前胸背板深褐色,有光泽,背线明显,暗褐色。桃蛀螟体背暗紫红色,腹面淡绿色。头、前胸背板

和臀板褐色,身体各节有明显的黑褐色毛疣。这2种虫常混合为害玉米。所以在玉米心叶末期,幼虫高发期及时喷施杀虫剂防治,以免后期造成严重损失。

03
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是外来入侵的‍‍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对我国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20年9月15日,草地贪夜蛾入选农业农村部《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因此针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危害,田间发现幼虫要及时喷药,发现一块地打一块地,发现一片打一片,严防死守防止草地贪夜蛾的传播扩散。草地贪夜蛾的食量极大,为害更为严重,特别是到高龄期,其具有暴发性,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其吃光一片地区后会成群迁移到其他农作物区继续危害,严重危害到了作物的生长。草地贪夜蛾一般7月田间可见幼虫。

近2年我院玉米田地虫情测报灯发现草地贪夜蛾成虫。2021年8月在伊川吕店、上天院、嵩县何村乡闫村、城关镇于沟村、洛龙区李楼各零星田块发现大量草贪幼虫。主要危害晚播玉米,危害株率5%左右,严重的可达20%左右。防治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喷施,幼虫期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1200-1600倍溶液进行叶面均匀喷雾,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倍溶液叶面喷雾。

04
玉米大斑病、小斑病

这2种病害属于真菌性病害,在玉米上较常见,也是较严重的病害,一般会造成玉米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雨水多,空气湿度偏大,就会为玉米大小斑病创造有利条件,玉米大小斑病是危害玉米的主要病害,两种病常常混合发生。它的发生主要有3个原因,一、种植较感病品种 二、存在大量病原菌 三、适宜气候条件。小斑病略早于大斑病发病,但都在以抽雄、灌浆期发病严重。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最佳时期是在玉米拔节至抽穗期进行田间喷药防治,使用内吸性杀菌剂,如25%丙环唑乳油75~150g/hm2、25%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300mL/hm2、或8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05
锈病

玉米锈病也属于真菌性的病害,一般多在玉米中后期发生较多,总体发生为害偏轻,但个别年份或地区有时会发病较重,对产量影响大。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特别容易诱发玉米锈病,此外光照不足、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气太差,也可以提高锈病发生的概率。玉米锈病主要以防为主,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况,必须及时防治,这种病菌传播非常快,如果大面积的发生了,那就很难控制了,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去年雨水较多,我市各县玉米锈病普遍大面积发生。防治可喷施戊唑醇+肟菌酯或苯醚甲环唑+丙环唑+醚菌酯或氟环唑+吡唑醚菌酯进行防治,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7-10天。



本文是【http://www.lynky.com.cn 洛阳农林科学院】原创,转载时请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处

地 址:http://lynky.com.cn/home-articleinfo-fid-19-id-413.htm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