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农林科学院官网!

洛阳农林科学院

科技领航产业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1-12-17 浏览次数:3251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1年12月15日,由洛阳农林科学院省、市科技特派员组成的专家团一行10人,在洛阳市科技特派员冯伟森的组织下,应邀参加洛阳市工商联定点帮扶村洛宁县涧口乡寺上村村集体经济座谈会。专家团在村支书尚显京和村委干部的带领下,实地考察村集体在“三清两建”工作中收回的500多亩山坡荒地,研讨该土地的开发再利用及今后可持续性产业发展的可执行性。

针对寺上村的地域特性及气候特征,以及该村多年的种植习惯,我院中药材副所长王治军和中药材专家张俊伟表示,面对日益短缺劳动力现状,针对本地气候、土壤情况、水资源、管理技术水平等现状,从长远角度看,种植仁用杏、连翘、柿子及根茎类的中药材等耐旱、耐瘠薄且易管理的经济作物,均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能给村集体经济形成新的增长极,且这几种经济作物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结合距离较近神灵寨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潜力无限。果树所副所长姬延伟和资环所副所长田文仲也表示,针对该村地域特性及气候特征,更由于水资源和配套灌溉的设施欠缺,苹果、梨等经济树种的发展有着较大的阻力,均不是目前最佳可发展的道路,从长远利益上讲,中药材发展路径较为妥帖。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李瑜也表示,村集体经济发展在资金投入上是个短板,要借助目前乡村振兴发展上的好政策,瞄准目标,走可持续化道路发展,借助该村优势路线,打造自己的品牌路线,用生态打造产业,用产业打造品牌,用品牌助推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可持续性的循环体机制。针对该村1550亩可耕地的目前种植状况,旱地小麦和玉米仍是当前老百姓的首要种植习惯,在没有改变目前种植模式的习惯下,小麦专家副研究员张学品、冯伟森均表示,灌溉条件不具备的旱作区域高水肥品种种植生产风险太大,我院“洛字号”旱地小麦品种在这里种植所形成的效益远远大于目前老百姓盲目选种所产生的效益,下年度可以寺上村做推广示范,科学用种、科技种植,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超于目前。

在村会议室洛阳市工商联驻村书记张凯和村“两委”干部,就此次农业专家座谈会表示开的很成功,并表示通过实地考察和与专家座谈,更加明确和稳定了村“两委”对该土地的发展思路,村支书尚显京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图眼前利益,深思发展前景,荒山再利用那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感谢各位农林专家给我们提供好的思路和建议。”

作为农林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把握新形势,掌握新动态,解放思想,变革观念,时刻以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让科技引领未来,让思想助推发展。找好小切口,做好大文章,让科技的成果在大地上绽放。

我院专家中药材所彭正锋、畅凌冰,果树所郭红娜,小麦所丁志强等也一同参加此次座谈。(供稿:冯伟森)



本文是【http://www.lynky.com.cn 洛阳农林科学院】原创,转载时请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处

地 址:http://lynky.com.cn/home-articleinfo-fid-21-id-317.htm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