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洛阳农林科学院官网!

洛阳农林科学院

我院开展2025年洛阳市秋季抢收及小麦抗湿晚播生产调研

作者:未知 发布时间:2025-10-13 浏览次数:96
打印 收藏 关闭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今年9月以来,我市多次出现大范围明显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多,较常年同期偏多2.5倍,以稳定性降水为主,呈现出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导致土壤湿度普遍偏高、农机下地作业困难,秋作物难以及时收获腾茬。据预测,降雨将持续至10月18日左右,对小麦适期播种造成较大影响,今年部分小麦晚播已成定局。

图片1.jpg图片2.jpg

为积极有效应对秋收难及对小麦晚播带来的不利影响,10月9-10日,洛阳市农林科学院小麦所高海涛所长、洛阳市农业局种植业科王洪涛科长、洛阳市农技中心董振涛主任等8人组成专家服务团队,深入伊川、嵩县、宜阳、洛宁、新安、孟津、偃师等7个县区针对10多个乡镇14户高产种植户,开展抢秋收及小麦抗湿晚播生产调研。

秋收进度及农田受灾情况:截止10月9日,我市秋作物播种面积572.48万亩(含春播作物花生、烟叶、蔬菜等),已收获323.19万亩,占比56.84%,洛阳市秋作物收获过半,小麦整地播种尚未开始。玉米成熟度差异显著,未成熟田块玉米棒长势良好、无霉变;成熟度较高田块因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出现少量棒穗虫害霉变。大部分田块田间持水量饱和,无法开展机械收获;少量强收地块土地毁坏严重,不利于小麦整地播种。

目前我市秋收及播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天气持续不利。据气象预报,10月18日前无晴好天气,近期机械收获无望,延长作物淋雨风险;二是人力与设备紧张。计划人工抢收的农户面临务工人员不足问题。天晴后集中收获将导致机械紧缺,尤其履带式收割机缺口大、收获后籽粒烘干需求激增,烘干设备供应紧张。虽多数种植大户对秋收进度忧心忡忡,但对麦播计划心态平稳,结合天气情况,大部分农户初步计划于10月底启动小麦播种,11月初前完成全部播种工作。

图片4.jpg

针对目前情况提出以下应急指导技术措施:

一是开展秋作物分类抢收抢烘减损。对已成熟作物,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方式全力抢收。田间过湿机械无法作业的,组织人工抢收;土壤偏湿尚可作业的,调集或改装履带式收割机,利用短暂晴好天气及时收获。 收获后及时通风晾晒,有条件者立即烘干,防发芽霉变。

二是开展农田排水散墒与秸秆处理。前茬收获后及时排水降渍,秸秆离地块尽快清理秸秆散墒;秸秆还田地块避免在过湿条件下作业,防止秸秆覆盖影响散墒。

三是开展适时科学整地。依据土壤类型、墒情、积水及茬口情况,分类开展排水降渍和散墒整地。 丘陵坡地转晴后地表露白田块,应抢时翻耕整地、适时早播。积水严重或低洼农田,通过疏通沟渠、开挖排水沟、机械抽水等措施尽快排除积水,为整地创造条件;此类田块若播期过晚,可采用旋耕或少免耕方式抢播。

四是坚持“播期服从墒情、播量服从播期、进度服从质量”原则,落实“晚中求早、晚中求好、晚中求稳”。重点推广以选用良种补晚、增加播量补晚、提高质量补晚、科学施肥补晚,促进壮苗安全越冬的“四补一促”为核心的小麦抗湿晚播应变栽培技术,确保稳定播种面积,提升整地播种质量,培育越冬壮苗,为2026年夏粮丰收夯实基础。

(供稿:小麦研究所 段国辉,丁志强)

本文是【http://www.lynky.com.cn 洛阳农林科学院】原创,转载时请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处

地 址:http://lynky.com.cn/home-newsinfo-id-839.html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