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大豆症青现象是近10年来在黄淮海夏大豆上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是:到大豆正常成熟时,叶片、茎秆和豆荚保持绿色,不黄化落叶,结荚正常,但不鼓粒,有荚无籽,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当前我市大豆正处于花荚期-鼓粒期,是大豆症青防治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大豆产量的重要时期,防治大豆症青对保障我市大豆丰收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1.大豆症青的原因
1.1品种不合适大豆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对纬度的变化非常敏感。例如,广东的大豆品种在广东种植,可能生育期90天就成熟了,拿到洛阳种植,可能到8月底还不能开花,植株的营养体长的非常繁茂,但不能正常开花结荚,到9月底10月初大豆成熟的季节,豆荚中仍然没有籽粒,表现为大豆症青。
1.2栽培措施不合适氮肥过多、雨水大、密度大,会导致田间过于郁闭,通风透光不好,病害加重,豆荚霉烂、脱落,病荚增多,造成不鼓粒或者籽粒商品性差。这些因素导致的结果是产量降低,品质劣变,商品性差,但可以正常成熟,与大豆症青是有区别的。
1.3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南京农业大学最新研究表明,大豆症青是由一种新型的重组病毒导致的。这种病毒仍处在较大的变异和进化中,对其生活习性还不明确。在该研究结果发布之前,大豆症青的原因一直不明确,导致大豆症青的防治缺乏针对性;主流观点认为是点蜂缘蝽等刺吸性害虫为害造成的,但实践中发现,某些地块前期并没有发生严重的虫害,但后期却症青了。推测可能还有一些未知的因素也是导致大豆症青的“凶手”。最新研究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论其实不冲突,因为昆虫确实是携带病毒、传播病毒的重要媒介。
症青植株 正常植株
点蜂缘蝽
2.大豆症青的防治措施
2.1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大豆品种
2.2病虫害防治(1)农业防治结合大豆播前准备和冬季积肥,及时清除田间、沟边的杂草、秸秆和其它覆盖物,破坏点蜂缘蝽和其他病虫害栖息和繁殖的场所,降低虫源基数。(2)药剂防治应加强田间调查,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抓住大豆开花结荚期这一关键时期及时进行防治,可有效地降低大豆症青的发生率。防治的主要对象有点蜂缘蝽、灰飞虱、豆荚螟和蚜虫等,推荐药剂: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或每亩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1.8%阿维菌素乳油20毫升或0.3%印楝素乳油60毫升或3%啶虫脒乳油15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防治。从初花期开始,每1-2周防治一次,共防治3-4次。用药的时候应选用不同的农药,避免使用同一种农药喷施好几遍。
2.3合理轮作倒茬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均证实了重茬能加重大豆症青的发生。因此大豆种植不宜重茬,也不宜和其他豆科作物连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倒茬能显著降低大豆症青和其他病虫害的发生。在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下,下述几种轮作方式较有利于控制大豆荚而不实的发生:①小麦-夏大豆小麦-夏玉米;②油菜-夏大豆小麦-夏玉米;③小麦-夏大豆小麦-夏高粱;④小麦-夏大豆小麦-夏芝麻。
2.4选择适期播种
大豆花期遇到长时间干旱和高温(≥36℃并在3天以上)易引发热害,当温度和湿度过高(温度高于29℃,相对湿度达100%)则影响大豆开花受精,花荚脱落,落花落荚,营养生长不能正常转化为生殖生长,从而造成营养生长过剩形成大豆症青。另外,花荚期遇到低温和阴雨连绵天气,影响大豆灌浆速度,贪青晚熟、症青发生也多且重。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如在洛阳地区可实行适时晚播晚收,于6月20-25日播种,并推迟至9月底至10月初收获,使易感生育期避开高温天气,并确保大豆生长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从而防控症青,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2.5花荚期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
关注天气及田间干旱程度,及时灌溉浇水,特别是防止花荚期干旱。
本文是【http://www.lynky.com.cn 洛阳农林科学院】原创,转载时请务必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处
地 址:http://lynky.com.cn/home-articleinfo-fid-19-id-439.html